基本内容安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为安溪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校址设在魁星楼。光绪三十一年改称安溪县立高等学堂,校址设在文庙明伦堂。以后,校址又多次更动。民国34年(1945)
学校迁入民权路(现址)。1952年改称安溪县实验小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改称安溪县人民小学、城厢人民小学,直至1979年方恢复实验小学校名。1980年定为省重点小学。1976年后,鉴于原有校舍不能适应需要,政府逐年拨款,翻建新校舍,先后翻建成两座教学楼、三座宿舍楼,建筑面积7890平方米。1949年秋,实验小学开设12班,在校学生402人,教师14人。解放四十年来,办学规模有很大发展。1990年秋,全校开设35班,学生1839人,教师97人。安溪县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一贯名列全县前茅。定为省重点小学后,更重视
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通过提供教研现场、举办教学开放周和编发《实小教苑》等形式,向全县各小学介绍教研成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1985年被省评为“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少先队于1988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旗大队。1981~1990年,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活动,获奖者达24人次。二、慈山学校慈山学校是民国16年(1927),由李瑶悌倡导并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校址在慈山古刹,嗣后李孝义、李炳悌等知名人士在大寨山下兴建新校舍,建筑面积845平方米,1955年定为湖头中心辅导学区,校名为湖头中心小学。1985年,侨胞李尚大昆仲,继承其父李瑶悌遗志,捐资新建教学楼两座、初中部综合大楼一座及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同时充实设备,绿化、美化校园。为表彰李氏昆仲兴教办学功绩,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颁给奖匾一面、金质奖章两枚。1987年恢复慈山学校校名。1990年,全校有小学26班,初中11班,学生总数1676人(其中小学生1171人),并加速筹建中专部(福建省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和幼教部。中专于次年建成招生。三、案山小学案山小学于民国26年(1937)由侨胞刘梧桐、刘金梓创办,借用案山祖厝为校舍。29年建新校舍。1979年改为蓬莱中心小学。1989年,以刘梧桐子刘杰民为首的刘氏旅外宗亲,集资翻建校舍,建教学楼、综合楼两幢,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1984年,省政府授予刘梧桐《乐育英才》奖匾一面和银质奖章一枚;授予刘杰民金质奖章一枚。1990年,全校开设18班,学生578人。四、崇文小学崇文小学原为景文学校,民国7年(1918)由龙涓仙景乡贤李长垣等人创办,借用祖祠为校舍。25年,侨胞李传别等倡建新校舍。1953年秋起,李传别子李金水承父志,不断增加办学投资,1957年捐资建校舍。李金水后裔李宝树又筹集侨资用于建校舍和更新学校设备。为表彰李传别一家三代热心办学的精神,省政府曾先后两次授予李宝树《乐育英才》荣誉奖匾及金、银质奖章各一枚。1990年,该校开设16班,学生536人。五、赤岭小学赤岭小学前身为养中小学。创办于民国6年(1917),32年改为官桥镇西北中心国民学校。1978年赤岭小学被确定为安溪县重点小学。1982年港胞林诚致等86人,集资53万元,建桥并建校舍。赤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79年、1980年学校游泳队参加省游泳比赛,其中有15人次破省纪录;参加全国比赛,有5人次获前六名。1990年全校开设21班,学生730人。六、参山小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叶印心主持创办参山学校。民国4年(1915)改为私立参山小学。7年,叶彩真仿照集美办学形式,改为六年制。陈嘉庚对参山小学十分关心,曾捐献“万有文库”丛书一套上千册给该校图书馆,并亲临学校视察。民国34年,叶彩真发起募捐建校舍(现为参山中心幼儿园园址)。解放后,参山小学改为公办。由于教育普及,生员增加,原有校舍不能适应需要,从1976年开始,参山村发动群众筹集近20万元资金,兴建新校舍。新校舍占地面积7亩,建筑面积1756平方米。1984年,省教育厅、财政厅授予参山村“集资办学成绩显著”的荣誉。1990年,全校设11班,学生3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