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书道_EDUC教育培训网
教育培训
教育网
教育资讯教育政策中小学高考
学校大全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
大学网
高校成人艺考考研就业留学大学排名
培训网
教育培训培训机构成人教育
英语网
英语学习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考试四六级雅思托福行业英语英语文化生活英语机构专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SITEMAP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书法学习教育培训

书法与书道

2024-04-28 发布
书法与书道本无绝对明晰的区分,之所以在这里作以区分,不过是为了方便理解,书法评价在当下所遭遇的困惑。

不同的圈层,本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其评价逻辑。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是,成功人士和僧人常常被捆绑在一起,让我们评价谁最优秀,谁的存在更具生命的价值。

书法家和与书道者的差异,就像成功人士和僧人。我们需要的不是以他们各自的价值判断去相互贬损,而是将他们区分开来,在不同的圈层中去做判断。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一片

我们谈论书法审美,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以二王以至晋唐书法作为主流标杆。可以说,二王的时代,以至晋唐时期,书法在“气韵生动”这一审美追求上,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它也基本成为了书法审美的终极价值判断。

这是以儒、法、道为主轴的中国式审美。其源头是以《易经》为主体的价值观,也是中国自上古延续而成的天道观。

由阴阳互动而推进生命的“生生不息”,所体现的便是“气韵生动”。这是一种的向上活力,它衍生出刚柔、方圆、直曲、疾徐、骨肉、枯润等具体的对偶形式,而折射的也是我们对生命形态的理解。传统审美的主体追求,便是在将一系列阴阳对偶的变化,作以平衡与调节。追求的是“气韵生动”,目的则在“生生不息”。

唐宋时期,进入中国数百年的佛教,渐渐融入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使晋唐审美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释家与道家组团,导致了“拜阴”审美逐渐成主流,而儒法观念被边缘化。有了释家的融入,审美观念的“儒、法、道”,便有了“释、道、儒”新的序列。具体到视觉形态上,心性成为了审美的主体追求,“生生不息”不再被崇尚,“气韵生动”自然不再被追求。可以说这是一个由书法到书道的转变。讲台变成了讲经台,成功人士换成了僧禅道人。

从书道的角度来看,晋唐的书家并不在最高处。正是在这一时期,“神、妙、能,外加逸”的价值品鉴体系,开始被“逸、神、妙、能”所代替。逸品或神品,其实体现的是两套不同的价值观。简单理解,崇尚“神品”为第一的,是“书法”的价值观。追求“逸品”为第一的,是“书道”。

通常我们会以为,是意识形态的变革,造成了由书法而书道的审美观的改变。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诞生一样,这种改变的真正动因,并不是先发生在观念上,而是由于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是另一个维度。神与逸的审美价值品鉴体系变化,其根源在于书法的功能性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造成了维系原有书法体系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改变。这才是的真正推手。

艺术的功能性,包括书法的功能性长期并不被大家关注。虽然我们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所有的观念都是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决定的,但艺术的经济基础取决于它的功能性这一点,却常常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功能性的改变就是经济基础的改变,它势必会造成审美观念的转变。

晋唐书法,从敦煌写经、晋唐书碑、二王信札和颜真卿的《祭侄稿》文,皆有其“用”。也就是说,这些书写都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应用功能之上,同时,它们的审美标准也是在服务于这些功能之上而逐渐形成的。

所谓的审美标准,不过是在功能的应用中所逐渐形成的共识。晋唐写经与墓葬书碑在晋唐贵族生活中的应用、唐宋诗词在唐宋娱乐文化中的应用、文艺复兴湿壁画在十五、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中的应用。所有这些,在它们的时代都是资本充裕的文化产业。时过境迁,当写经、书碑、诗词、湿壁画这些艺术门类脱离了它们被应用的黄金年代,审美标准的支撑也就不再成立,所谓共识自然会坍塌。

我们或许可以轻视那些职业写书人,包括《灵飞经》的作者,以为他们是匠人,不在书法家的序列。但我们不可以轻视他们作为群体的历史影响力。他们曾经都有官阶、等级与传承,是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枢纽,是一千多年间读书人书籍经典的制造者,更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基石。书法的式微其实是从他们群体的式微开始的。可以说大多数艺术门类的式微,都是从其庞大的匠人群体或者说制造业群体的式微开始的。

自宋开始的印刷业快速发展,使得缮写机构与职业书写人群体逐渐萎缩,最终成为了书法式微的最大动力。由于它大范围的替代了“书法”之“用”,这使得原本在狭小空间生存的“书道”,渐渐进入舞台中央。同样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因为照相术与印刷业的发展,“绘画”之“用”丧失,于是作为美术的绘画蜕变成了“现代艺术”。二者的逻辑,如出一辙。

自由的束缚,通常源自为服务于功能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度。有“用”方需法,法是为功能服务的。从书法转变为书道的过程,其实也是法被逐渐解禁的过程。法无定法也好,随心所欲不逾矩也罢,“用”是法存在的根基,一旦功能丧失,法的禁锢也就自然被解除。

“用”的消失,让书法不再服务于某种功能,某个群体。书写获得了自由,不再有雇主的干涉。书写自由,让书写者依循内心声音,似乎变成了现实。这是书法的解放,也是书法的失业。

没有经济支撑的行业当然是自由的,然而它如何维持呢?今天看存活着的书道与艺术其实也有着另一种支撑,它们在宗教或金融庇护下,经济支撑以隐秘的方式存在着。如果有人能够发现它,他就会知道,那些自以为的自由,是在一种怎样的禁锢中存在。

失去了法的禁锢,同时产生的是另一种危险,这便是鱼龙混杂成为常态。

近年以梁楷、牧溪为代表的禅画渐渐被藏家所重视。唐宋绘画与禅画的关系,基本类似于书法与书道的关系。

我有一位朋友,在雅集中展示收藏,藏品中有从日本回流的牧溪作品。朋友问我的观感,我只好说,“看不懂这一路画”。

美术史上标为牧溪的《六柿图》我还喜欢,但如今能够看到的以牧溪为名的作品,大多不可观。是否能确定为牧溪之作,更是难上加难。

单就真伪而言,法度不严,技术含量低的作品,作伪是很容易的,就像造一幅梵高的伪作,要比安格尔的容易得多。有数据表明,在博物馆与美术馆里梵高作品的数量,相当于画了十年画的梵高,每天画24幅作品。也就是说,在游走于美术馆与博物馆之中的我们,看到梵高作品的真品率不到百分之四,甚至是百分之二。这是审美者的困惑。当然这样的困惑通常不会在安格尔或阿尔玛·塔德玛的审美中出现。

陈丹青在他的《局部》开篇中讲《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在鉴定界很少有人敢确定它是一幅宋画。至于与画无干的米跋和无中生有的“青年画家王希孟”,只能当文学观。

如果《千里江山图》真如某些鉴定家的推测,只是明代苏州画工之作,那么,陈丹青的少年意气风发论,就只能当做是一部评书话本的开场白。

我们当然希望严肃讨论,不至于沦落为评书演义的层面。也因此,在那些被告知是牧溪的作品前,我只能保持静默。我确实看不懂这一路画,当然也包括书道的那一路字。

在我看来,禅画也好,书道也罢,或许其创作的状态与过程,才是作品真正的主体与内核。相比之下,最终呈现的图像,仅仅只能算作作品的一根尾巴。

而今就禅画与书道,对观者而言,主体的呈现大多已堕入茶道表演的层次。相比之下,最后作品的展示,看似盲人摸象,甚至不如,因为观者得到的只是一根尾巴。观看此类作品,不像审美,更像是在猜谜。

梁楷 泼墨仙人

也许有高人能猜出谜底。当然,他们会说这不是“猜”,是“悟”。

当下书法评价所遭遇的困惑也的确如此。就书法而论,或许还有法可依;就书道而言,大概只能凭高人悟了。

TAG:教育培训 | 教育培训 | 书法学习教育培训
文章链接:https://peixun.9educ.com/teach/7826.html
提示:当前页面信息来源自互联网,仅做为信息参考,并不提供商业服务,也不提供下载与分享,本站也不为此信息做任何负责,内容或者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旅游
书法知识点
1书 法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汉字只是其载体,就像人的身体虽有五官和四肢,但是面貌才是识别人与人
书法可以通过隶真行草等书体表达其文化艺术
前段时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
写书法 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
一、一个比较好的信念我觉得你这种问法本身就非常值得赞赏。一般人都会问:你说,我该怎样去练?我该怎
书法常识100问
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
书法与书道
书法与书道本无绝对明晰的区分,之所以在这里作以区分,不过是为了方便理解,书法评价在当下所遭遇的困
教育本站内容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转载与分享,如有内容和图片有误或者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财经金融知识攻略主播明星娱乐玩家球星游戏动漫综艺电视电影品牌篮球足球体育汽车网红穿搭时尚 球鞋问答潮流酒店世界旅行旅游美容英语培训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