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法律法规保障: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新增 “科普活动” 和 “科普人员” 两章,把科学教育作为科普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全社会的科普责任,明确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科普职责,并对科普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有力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部门协同推进: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
学校教学改革、用好社会大课堂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旨在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
课程与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修订完善工作,凸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化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统筹规划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体现实践性、综合性.
教学方法创新多样:各地积极推进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跨学科学习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如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培养渠道拓宽:增加并建强一批培养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的师范类专业,鼓励高水平综合性
大学参与教师培养,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
培训体系完善:在 “国培计划” 示范项目中专门设置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项目,升级实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增强教师科学教育意识与能力,探索开展科学教育专业水平认证工作.
实践活动资源日益丰富
校内资源整合:学校创造条件丰富科学实践活动内容,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如设立科技辅导员、结对科普机构,开展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 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丰富的科学实践资源.
校外资源拓展: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生产线等,向公众开放科研、生产设施,为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场所.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相关部门加强对世界各国科学课程建设的跟踪研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科学课程方案、课标设置、教学要求等深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科学素养标准,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业评价体系,发挥好科学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的引导作用,改革评价方式,促进科学课程不断发展.
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提高
家长观念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科学教育,积极支持孩子参与各类科学实践活动,为孩子购买科普读物、科学实验器材等,营造良好的家庭科学教育氛围。
社会力量参与: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通过捐赠科普图书、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志愿服务、举办科技竞赛等方式,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科学教育的良好局面.
TAG:
教育 |
中小学文章链接:https://www.9educ.com/zhongxiao/12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