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海南做好小学科学启蒙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课程比重
在 “双减” 政策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
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科学启蒙课程的比重。例如,可以将科学课从每周一两节增加到每周三节左右,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科学知识。
除了常规的科学课程,还可以设置科学拓展课程,如科学小实验、科学阅读、自然观察等作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需求。
跨学科整合
科学启蒙教学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要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中,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观察
植物生长的过程,这既锻炼了语文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设计科学幻想画,将科学思维与艺术创造力相结合。
二、改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丰富的科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动物的生存环境时,可以模拟热带雨林、沙漠等生态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观察不同动物在相应环境中的
生活习性。
利用多
媒体资源,播放生动的科学纪录片、动画等,如播放关于宇宙奥秘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浩瀚宇宙的神奇,从而引导他们探索相关科学知识。
实验探究法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科学实验室,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时,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科学问题,如 “如何让小风扇转得更快”,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电池数量、叶片形状等变量来探究影响小风扇转速的因素。
三、利用本地资源
自然环境资源
海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滩、热带雨林、火山地貌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科学考察,如在海滩上观察潮汐现象、海洋生物;在热带雨林中认识各种植物和昆虫;在火山口附近研究火山岩石的形成。
开展自然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记录自然现象。例如,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的四季变化,或者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形状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社会科普资源
海南有许多科普场馆,如科技馆、海洋馆、航天科普中心等。学校可以与这些场馆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在科技馆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各种科学互动展品;在海洋馆里,学生能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海洋生态系统。
邀请当地的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工作坊。比如,邀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讲解海南海洋生态保护的现状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培养师资队伍
专业培训提升
组织科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科学
教育理念、实验教学技能、跨学科教学方法等。例如,让教师参加有关人工智能启蒙教学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小学课堂中初步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
鼓励教师参加科学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国内外小学科学启蒙教学的前沿动态,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回海南的课堂。
兼职教师引入
引进校外的科技人才作为兼职科学教师。例如,邀请当地高校的理工科学生或科技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他们可以带来更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实际的科技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家校社协同
家庭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线上线下讲座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中营造科学氛围。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科学绘本、观看科学节目,鼓励孩子提出科学问题并一起探索答案。
布置家庭科学小作业,如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通过亲子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社区资源整合
社区可以组织科学启蒙活动,如举办科普展览、科学小集市等。在科普展览中,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科技成果;在科学小集市里,孩子们可以交换自己制作的科学小作品,分享科学实验经验。
与社区的图书馆合作,设立科学启蒙阅读专区,提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学书籍、杂志等,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借阅,拓宽科学知识面。
TAG:
教育 |
中小学文章链接:https://www.9educ.com/zhongxiao/129564.html